編輯 /十堰柏和心理 鄒悅 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,他說自己從小唱歌就找不到調,跟別人去KTV就只有聽別人唱的份兒,而輪到自己唱歌時就覺得特別的不自然。 我這位朋友30多歲,女性,是一家高中的理科老師。她平時做事就循規蹈矩,有條不紊。 她做事的條理性不但體現在工作上,也體現在生活中。 例如幾點一定要把飯做好,幾點一定要把孩子的作業弄完,幾點前一定要洗漱睡覺,而且要在幾點前睡著。 我就問她,如果安排好的事情沒有按照預期的發展怎么辦?她說她會很焦慮,好像內心里的穩定感都被破壞了。 事情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下發展,如果出現了突發情況,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,也會感覺到驚慌甚至是憤怒,這就是強迫性和焦慮型人格的典型特質。 他們在面對工作和生活時會過度的使用理性思維,因為使用理性思維就意味著不用摻雜過多的感性。 理性思維的特點是具有條理的、邏輯的,而且是可預測的,這就滿足了他們內心中的確定感,而使用感性思維就是非邏輯的、富有感情的、不可預測的,這就會讓他們內心里感覺到強烈的不確定性。 強迫焦慮型人格很難使用感性去應對外界,因為他們要求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。 我這位朋友說自己在唱歌時總是找不著調,因為唱歌是需要用感情和感覺去進行投入的。 如果他們想用機械性的、一板一眼的方式去找調,他們唱的歌聽上去就是生澀的。 沒有情感強迫型人格的人在任何事情上想要獲得穩定感和控感,于是他們總是顯得焦慮、刻板,他們的身體和情緒都是緊繃著的,但如果因為他們遇到某一件傷心的事情哭了出來,周圍的人就能感覺到他的身體和情緒。 情緒好像隨著哭泣而放松了下來,因為哭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表達,而強迫型人格的人通常是用理性思維來壓抑自己的情感表達,當他們內心中壓抑已久的情感隨著哭泣被表達出來,他們過度理性的、刻板的、強迫性的人格就會得到緩解。 很多情緒可能是被假裝的,但唯獨是哭泣是一種真情流露。 當一個強迫性人格的人哭了出來,就代表他理性的面具被揭開了。
|